close

市政單車 會是共享單車 盈利突破口嗎

詳細內容請掃碼

編者按手機掃一掃,單車任你騎。近年來,伴隨科技創新而興起的共享單車,給市民生活帶來諸多便利。

然而,正當共享單車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時,緊隨而來的問題也日益增多:車輛亂停亂放、行業無序投放、單車被人為破壞……近期,酷騎單車、小藍單車等一批共享單車企業,更因缺乏後續資本註入等原因,紛紛倒閉,並曝出共享單車押金難退、車輛無人回收等問題。

在經歷前期的“爆發式”增長後,面對接踵而來的考驗,共享單車將何去何從?南方報業啟動“1+X”報道機制,南方日報今起將推出“五問共享單車”系列報道,從行業現狀、社會治理、行業管理等角度,對共享單車相關問題作全面剖析。

“8月就在小鳴共享單車平臺上申請退199元押金,結果到現在仍未退。”談起使用共享單車的經歷,在深圳工作的陳女士坦言“又愛又憂”,“愛是因為方便,提高出行效率;憂是因為管理問題很多。”

小鳴單車大量裁員、CEO離職等消息被曝出來後,陳女士對追回自己的押金已然不抱太大希望。自今年6月以來,多傢共享單車平臺相繼出現經營困難和倒閉潮,這一被視為2017年最大的風口,發展形勢急轉直下。

在解決人們出行的“最後一公裡”難題後,共享單車企業自身“最後一公裡”的難題,也亟待解決。

南方日報記者彭穎見習記者李赫

前三名才有可能活下來?

今年6月,成立不足半年的悟空單車宣佈正式終止服務,成為第一傢倒下的共享單車平臺。

隨後,共享單車行業的“多米諾骨牌效應”上演:主攻三四線城市的3Vbike和町町單車宣佈倒閉,小藍單車和小鳴單車也因物流路徑規劃為融資問題陷入困境,瀕臨倒閉。記者統計發現,多傢共享單車企業從上線運營到倒閉,時間還未滿一年,資金問題仍是掛在它們頭上的一把“刀”。

“我們的目標是做到市場的第三名。”優拜單車華南市場負責人張天新告訴記者,隨著資金和人才源源不斷地向頭部玩傢湧入,再加上全國各地陸續推出共享單車“禁投”政策,共享單車明顯形成雙寡頭格局,隻有沖上前三才有活下來的機會,這也是業內普遍預計的共享單車未來的發展格局。

根據ofo公佈的數據,ofo已在全球投放超過1000萬輛共享單車,日訂單超3200萬,進入17個國傢超180座城市。截至11月,摩拜已在全球12個國傢超過200座城市運營超過800萬輛單車。

目前,幾乎所有的共享單車企業都沒有“造血”能力,需要通過融資來“輸血”。張天新坦言,目前公司尚無成熟的盈利模式,這是行業的現狀。

艾媒咨詢CEO張毅指出,目前市場競爭過於激烈,加之ofo和摩拜以免押金的方式進行“清場”,拉鋸之下,共享單車行業的盈利拐點遲遲未出現。

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來,市場洗牌是一種規律,不可避免,任何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個階段都會進入洗牌階段。曹磊認為,隨著市場格局基本穩定,第一梯隊的優勢逐漸顯現,中小玩傢生存空間越來越小,加上大部分單車企業隻是把共享作為賣點,依靠吸引眼球來獲得融資,缺乏核心競爭力。目前,全國許多城市陸續對共享單車投放數量進行限制,加上投資者趨於理性,投資共享單車變得謹慎,導致很多共享單車平臺拿不到新的融資,資金鏈斷裂,出局勢在難免。

維護和回收成本成“無底衛星監控管理系統洞”

“酷騎單車、小藍單車倒閉後,市場出現的擠兌風波導致小鳴融資也出現瞭問題。”小鳴單車原CEO陳宇瑩接受媒體采訪表示,隨著共享單車品牌接二連三地倒閉,大量資本開始撤出市場。業內人士指出,在市場推廣困難,佈局成本高的情況下,後期維護和回收成本之高也讓共享單車成為投資人眼中的“無底洞”。

記者走訪發現,今年8月初,位於珠江新城CBD旁正在進行城中村改造的冼村,一度成為瞭共享單車的“停屍廠”。大量共享單車被丟棄在村內的大街小巷或空地上,堆起的單車達三米之高。

對此現象,小鳴單車負責人對記者表示,“隨著共享單車的爆發,一二線城市共享單車過度投放,城市公共資源的侵占和資源浪費,供過於求的局面出現,是造成城市街道上出現大量廢棄單車的主要原因。”

從微觀上來看,共享單車在運營回收管理中還面臨“維護成本高”和“回收價格低”的關鍵痛點。企業與其維修和回收廢棄單車,還不如直接生產投放新的單車。一位共享單車業內的投資人士向記者透露,由於維護和回收成本太高,在發展初期,這些共享單車企業建立報廢回收機制的意願並不高。

在記者走訪中,多傢廢品回收站的工作人員表示,一輛自行車產生的廢舊金屬量實在微乎其微。“去掉輪胎,剩下的按3毛錢一斤的廢鐵價收購,我估計一輛車差不多也就5塊錢。”廣州一個廢舊物資回收站的老板告訴記者,可能因為回收價格實在太低,至今沒有企業來找他回收共享單車。

此外,現金流吃緊也是共享單車企業難以回避的痛點。在市場推廣困難,佈局成本高的情況下,刨去市場準入成本,僅單車制造成本就在299—2000元/輛,而單車損壞和丟失成本大約在18%—20%,如此高的經營成本,讓共享單車成為投資人眼中的“無底洞”。據統計,摩拜和ofo共享單車市場份額達到90%,而投資額卻已超過152億元。

跨界求生或“騎”向海外

在解決生存問題上,有雄厚資本站隊的玩傢選擇跨界合作,其餘玩傢大多選擇合並或轉戰海外市場。

摩拜選擇將業務版圖延伸至中長途出行場景,近一個多月來,摩拜先後和首約汽車、嘀嗒拼車達成戰略合作,正式入局網約車領域。

10月,永安行全資收購哈羅單車成為共享單車的首宗並購案例。永安行相關負責人表示,因用戶付費共享單車市場現階段參與者眾多,部分區域投放量巨大甚至飽和,市場競爭激烈,需要持續巨額資金的長期投入,因此,永安行低碳科技公司通過稀釋股權融資,累計獲得31億元的資金,同時並購瞭哈羅單車。這既不動用上市公司募集資金,也可避開共享單車的虧損對公司業績的影響。

優拜則將共享單車“騎”向三四線城市和海外。9月,優拜宣佈獲得數千萬美金的新一輪融資,此輪投資來自馬修特裡爵士創立的傢族基金,這是優拜單車首次引入海外基金。優拜單車CEO餘熠表示,此次新一輪融資將重點用於落實優拜單車的“優行全球計劃”。

“國內一線城市還是我們的大本營,目前我們開發的三四線城市的用戶活躍度也僅相當於一個一線城市,今後將會通過場景化的打造,來提高用戶新鮮感。”張天新告訴記者,目前優拜除瞭單車投放之外,在大數據的建設、電子圍欄的開發、單車優生活的鏈接、生活消費場景的多元化推薦上都有相當比例的投入,以一二線城市為起點,逐漸下沉到二三線城市,深挖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的潛力,海外市場的佈局也早已提上日程。

“一座城市單車數量的多少是相對的,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區域性的混亂。比如,在景區和寫字樓集中的地方共享單車常常 爆棚 ,但一些郊區樓盤的共享單車卻緊缺。”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浩告訴記者,限制單車新增投放,不意味著共享單車就喪失瞭發展空間,要通過限制數量來提高企業的運營調配能力,實現區域間的資源優化配置。

記者手記

永安行七成收入

來自公共單車服務

共享單車究竟以什麼盈利?從運營模式看,共享單車已由C2C的平臺運營,異化為B2C的單車租賃。有人把其盈利模式歸結為四點:一是基礎業務收gps車隊監控系統費,即單車使用者的租賃使用費,每小時一元或5毛的租賃費;二是押金收益,即用戶繳納99—299元租車保證金產生的收益;三是後端價值開發,即車身廣告等延伸服務收費;四是大數據挖掘應用,由技術驅動用戶體驗升級的收費。

但在實際運營中,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卻受到嚴峻挑戰。首先是基礎業務收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如在證監會官網披露的永安行公開招股書中顯示,永安行目前主要有四項業務實現盈利,其中用戶付費僅占業務整體收入的0.05%。而國傢對共享單車企業用戶押金的明確規定,也使得利用押金獲得金融衍生收益的路被封死。目前,廣告幾乎成為共享單車流量變現的第一出口。除瞭接入廣告獲得收益,在基於用戶規模的基礎上,一些共享單車企業正在開始入局零售與餐飲領域。

“這也表明,共享單車的盈利點不在共享單車本身。”億歐智庫高級分析師尚鞅認為,共享單車確實滿足瞭人們短途出行的用車需求,但從共享單車的盈利方向來看,“共享”二字目前來看還是一個偽命題。




而在不少共享單車企業經歷寒冬的同時,部分企業的創新實踐同樣值得關註。永安行2014年至2016年近三年來利潤分別為0.68億元、0.93億元、1.77億元。其作為市政單車的提供方,七成的收入來源於公共自行車系統運營服務,單憑這一項業務永安行就可以實現盈利。從這一點來看,提供城市公共服務也許能夠成為共享單車企業盈利的一個突破口,此外,共享單車作為連接互聯網的又一高頻消費場景,仍是資本看中的一個流量入口。

策劃:王更輝姚燕永

統籌:孫國英湯凱鋒



(原標題:市政單車 會是共享單車 盈利突破口嗎)



本文來源:南方日報
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oe488kw84 的頭像
    yoe488kw84

    安納的購物車

    yoe488kw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